仰望生命的縮影
文/李娜 編輯/繁花似錦
“我是一個在感到寂寞的時候就會仰望天空的小孩,望著那個大太陽,望著那個大月亮,望到脖子酸痛,望到眼中噙滿淚水……”
在一個幽暗的午夜,我獨自坐在窗前,仰望天空,仰望爺爺?shù)幕觎`——那顆蕩在高空的生命的縮影。
我一直以為生命是頑強的,甚至有了奇跡便可以不滅??墒牵敔敔斈亲詈笠宦曃⑷醯拇⒛Y在夏日炎熱的空氣里時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那些曾以為美至虛幻的現(xiàn)實只不過是一場痛苦的夢。我的天空被涂了一層濃重的灰。
于是,我開始仰望天空,像郭敬明一樣編織如夢似幻的東西,然后,將天空望穿,直至浮現(xiàn)出爺爺蒼老而慈祥的臉。
我知道,這張熟悉的臉只是我無法企及的夢靨,因為它已抵達了我無法逾越的高度。這,便是生與死的距離。
生與死,對于一個生命體來說,無疑是個不容忽視也無法逃避的話題,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痛痛快快且有價值地生,因而才會出現(xiàn)那么多種人生的高度。
杜甫的人生高度定格在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上,李白的人生高度激蕩在豪放不羈的流浪生涯里,陶潛的人生高度沉醉在幽美迷人的田園山水中。
在浮士德眼里,積極探索就升高了人生的高度;在魯濱孫心中,勇于冒險就升高了人生的高度;在匹諾曹這個木偶孩子的世界,頑皮任性也是一種高度。
那么我呢?我的人生高度是什么呢?是一味地坐在窗前孤獨地仰望那遙不可及的縮影嗎?我陷入了沉思。
大詩人汪國真那牽動心弦的文字在我紛繁的思緒里飛旋:“在那個節(jié)日的夜晚/一個孩子突然長大/他不要求任何禮物/哪怕那只是一支鉛筆/或者一小袋爆米花……在那個節(jié)日的夜晚/星星說著月亮的話”。
汪國真筆下的孩子忽然長大,而我,還在爺爺離開的那個日子的痛苦里掙扎,天邊的啟明星告訴我,該學著堅強,學著在一顆靈魂離你而去時提高自己人生的高度。我的心中有種別樣的感覺,說不清楚。
不管該不該離開,離開的已經離開;不管該不該過去,過去已經成了過去,怎么做也不可挽回了。我揉了揉酸痛的雙眼,看見自己的視線里又多了一道風景。和煦的風告訴我:你又走上了新的高度!
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又望向高遠的天空,藍且寧靜……
[責任編輯:雅賢]
小鏈接
